GWD GMAT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GWD微信

微信二维码

博智LSAT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博智教育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博智教育微信

微信二维码

留学服务的特殊需求:帮我搞定我妈

Z同学背景:美本 应届生


GPA3.3, GMAT 640, 免托


专业:Accounting


录取结果:Maryland, Tulane, UTD

 

T同学,第一次跟我一起做留学咨询时,T同学就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喜欢倾听,我在跟她讲述各个专业优势,及今后的职业发展时,她都静静地听,但眼睛里有一股子灵气。


Z是一个高挑小美女,5月开始和我们第一次接触时人正在美国完成大三的学业。


她和我们的交流是很顺畅的,说话有点慵懒的感觉。在7月回国后考出630后,就开始详细咨询留学方面的问题,想快点定下来可以安心再刷刷GMAT。


Z妈妈开始和我们联系啦,妈妈对于Z的感觉就是女儿懒懒的,很平庸,没什么特别,所以一定要GMAT考出700以上的成绩才考虑继续硕士的申请。


听到妈妈对Z的评价,我们觉得妈妈可能有两个误会:


1.Z其实是一个聪明的女孩子,逻辑很好,在美国一年中其实做了很多努力。

2.不知道为什么会认为只有很“优秀”的人才能去进修硕士呢? 


Z也是比较听妈妈话,居然承认自己就是很平凡,没啥特点。


虽然听了她的自我评价我挺生气的,奈何Z也真的没什么底气,只能又开始了长达半年的备考。


在年底考了个640后,我问你决定要申请了吗?第一轮已经错过,还有第二轮的,还能申明年秋季。


Z其实有点急了,很想快点定下来,但是在她妈妈那边她还是不敢多说,还是让妈妈决定。

妈妈坚持700这个分,我们就只好鼓励Z再试试吧,如果不行可能家里也有别的安排吧。

 

两个月又过去了,Z并没有出一个高过640的成绩。我们安抚Z说没关系,先工作一年,积累点社会经验再申请吧。


在2月22日这个很二的日子,Z妈妈突然找到我们说要马上申请当年秋季入学的项目!


我问为什么突然决定申请,妈妈简单粗暴几个字:“又还没截止,就试试啊。”这个试试可把我和Z蒙住了,我们赶紧把还可以申请也和Z匹配的学校罗列出来。

 

我联系了一个会计领域的文书老师,一股脑的将学生的所有情况讲了一遍,这么急接不接?

真是碰巧,文书老师那边刚好没什么大项目,答应了帮这个忙!


我只给Z一天时间简单填写了素材问卷,第二天就约文书老师按最靠近截止日期的学校的文书题目来谈创作!


文书访谈进行中,Z对老师提的问题都是慢慢的回答,时常像在思考又像在发呆。


她对于几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回答里都加了“其实我也没做什么”“好像也没什么特别”“就是很普通啊”之类的话语。


她好像真的是从心底觉得自己就是沙漠里的一粒沙子。


访谈后,我和文书老师整理了素材和构思,文书老师觉得Z讲话会给人一种慵懒的感觉,提醒我们如果有面试一定要纠正她这个,回答问题要提起精神!


然而,文书老师倒没觉得Z很平凡,觉得她在美国还是过得挺充实的,实习中完成的项目其实很能体现她的认真严谨,作为实习生,能不出错的协助完成一个审计项目,并非不简单。


我认为这个和Z对自己缺点的评价有相关性,Z认为自己很胆小怕事,怕犯错怕被骂。这个性格特点作为初级的审计,并不是坏事。

不过我也希望她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建立更多的自信,更多的认可自己。

 

在等文书的日子里,Z不断地表达出淡淡的担忧,有时问我们文书会怎么创作,她背景普通,学校普通,成绩普通,实习也普通,怎么办啊。


我有时逗逗她,你长得好不普通啊,来面试说不定就是体现优势啦。


她Maryland的申请是需要上传Video的。我们给她按题库的面试内容进行了梳理,希望她精神利落,特别让她自己用手机录了像给我们看。


Z在美国的生活还是给她了一定的语感优势。我们更多的是指导她多笑一下,身板挺直,自信。

我一直在等,希望Z赶紧有学校录取,好有一个实在的东西来鼓舞她。


我记得第一个来的录取是Tulane,当时她又跑来我们办公室忧伤的说怎么没有录取,会不会没有学校要我了。


我问有没有看看垃圾邮件,她用手机查了邮箱,大喊一声“呀”!就是个好消息啊!


那时我看到她都快哭了,其实我和规划师J也是眼泛泪光,这就是学校对Z的认可啊!


Z的妈妈很高兴,当晚就回家查了New Orleans的旅游攻略。

大家乐呵呵了几天后,Maryland的录取信来了,Z私下和我说想去Maryland,但是怕扫妈妈的兴。


作为一个这个家庭的外人我不能左右她的决定,我让Z好好和妈妈谈谈心,讲一下自己在美国这一年多经历了什么。


我觉得,除了申请的把控,我们做留学的也承担了心理导师的职责,毕竟这个对于很多家庭是个转折,都要做好心理疏导。


最后,妈妈虽然有点不开心没得去计划好的旅游,但是这次同意了Z去Maryland就读的决定!


 

后记:


在我们近年处理的硕士和MBA留学申请中,越来越多家长的身影喧宾夺主,挥之不去。

 

去年送走的学生很多已经是90后,他们60-70后的父母,赶上了中国经济起飞的风,是中国当仁不让的中产家庭,各行各业的实权在握阶层。


物质条件史无前例的丰盈,写在他们成长的每一步中。从小上一对一培训班,中学开始出国夏令营,大学直接在国外念,或者走国内的2+2项目,高考独木桥的苦哈哈人生,早就跟他们无关了。

 

90后背负了很多骂名,说他们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擅长抱怨不擅长建设,容易被洗脑,不擅长自己思考,说他们是废掉的一代。


撇开这些不做评价,单说我们在留学工作中接触的90后这一代的父母,还是有鲜明的特点的。且以去年留学服务工作中发生的几段真实的对话为例:

 

“老师你们这个文书这样写不行的,一点高度都没有,我拟了一个稿子,请你们按照这个稿子翻译成英文,作为我女儿的申请文书终稿。”

 

“老师,我加费用,给孩子多申请十个学校,另外他数学不好,给他安排数学一对一的课吧!但是千万不要告诉他费用的问题,就说这些服务都是你们额外赠送的,我怕他不高兴。”

 

“老师你能不能跟孩子说这样这样这样做……她比较听你们的,我跟她说怕她不听……“

 

“我女儿功课比较忙,你们不要去烦她,她的信息我来提供给你们。(可是阿姨您不懂英文,您女儿在国外读书这么多年,她看起来会比较快)。

没关系,我后天来北京,到你们办公室,你们教我写,不要去烦我女儿。”

 

“哎呀老师后天我儿子要面试了呀,我们紧张死了,我问他他也不讲,我看网上人家面试都是要这样这样这样的,他行不行啊?(阿姨我们已经跟他做过两轮面试模拟了,他准备的很充分了,会面得很好的。)这样啊?那他都是怎么说的呀?

 

“老师,面试的时候穿什么衣服好?选哪个牌子的衬衣呢?你们推荐什么颜色的衬衣,什么颜色的领带?皮鞋穿哪个牌子的好?“

 

所有这些对话,都传达同一个信息—她(他)不行的,我不放心。


我们作为留学顾问,常常发现自己在父母和孩子之间,扮演居中调停的角色。


一边是不放心的焦虑的家长,一边是羽翼丰满独当一面,以逃避来抵挡父母的过度控制的年轻人。我们也常常困惑,我们的工作,是服务家长,还是服务学生?

 

留学工作服务的既不仅仅是家长也不仅仅是学生,我们服务的对象,其实是一个家庭的教育规划。


我们的专业素养,在于能够整体考虑家庭的需求,对双方妥协之后的方向,进行结果导向的努力。一个成功的留学申请,在获取名校录取之外,还能够实现学生更自信,家长更放手的效果。

 

亲子关系,是一场持久的拔河,只有一方能赢,只能有一方是对的,只能有一方说了算。和任何的亲密关系一样,甘拜下风的,放手认输的,是爱的比较多的那一方。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