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WD GMAT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GWD微信

微信二维码

博智LSAT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博智教育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博智教育微信

微信二维码

我是如何拿到UIUC等8所名校MSF录取的

 本文是博智去年的一次微信群语音分享的文字实录,诚意满满,如果你能耐心读完,相信一定会有不小收获。自由回答环节抽取了有代表性的3个问题。

嘉宾背景: 大林同学,GMAT720, GPA3.37/4.0本科院校:中央财经大学本科专业:国际政治经济学offer: UIUC, Case, Tulane, NE, GWU, Purdue,JHU等申请专业:MSF

嘉宾分享环节▼▲▼▲
好了大家好,掌声非常的激烈,我看大家送了很多的花,我现在开始了。谢谢刘老师的介绍,我也是刚刚到家,然后也正好今天晚上有这个时间,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整个从去年到现在备考收到录取之间的这样一个收获和体验。

我一直是这样想的,首先我是非常喜欢留学的这个圈子,至少在留学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博智之后遇到的这些同仁都是一些素质非常高的小伙伴,尤其是选择我们学商科有一两年工作经验或者是在学校就非常优秀的同学,选择了留学这条道路。

所以我自己非常高兴能认识大家,因为这些人没有苦大仇深的是在国内混不下去或者怎么样才去留学,大家都是有非常好的工作、学校、背景,同时想提高,这样的一群人才会出去。 现在来大概的介绍一下自己整个的留学经历。我是2013年毕业,工作了两年才开始觉得必须得去留学一下,我的本科是中央财经大学的,北京的一个普通211学校,学的专业又是和商科没有什么太大关系的,我学的是文科社会科学类的国际政治,具体叫做国际政治经济学,其实没有开几门经济学的课。课程表里能体现出我选学过金融学、微积分、高等数学、宏观、微观这都学了,所以我借此和大家说一下,只要开过这些课程的同学选修了。

申请商科的时候其实并没有什么障碍,无论你本科专业有多么的奇怪,像我这种奇怪和边缘的也收到很多的offer,毕业之后我的GPA大概在3.37,按我们学校的基点体现在成绩单上的话,也并不是很高,没有到3.5,在我们学校也就是一个很普通的成绩。
毕业之后就留在北京工作了,经历了校招,一开始去的这个人保财险本分做特殊风险部门的业务人员,做了两年的销售,这个销售的经历也在我后期留学申请当中帮了很大的忙,因为我做这个销售和外国人打交道比较多,有很多的国际保单需要处理,所以我的英语也没有太拉下。

 做了两年之后大概到了2014年末,因为我2013年毕业的,2013年四月份开始在这个第一份工作实习,一直到2014年末,第一觉得自己这个本科的学历,作为一个男孩子在北京来讲有些不够,尤其是还在国企,第二个我确实对北京的环境,国内当时雾霾很严重,非常的不满,就是想出去,当然了工作做的也都非常好,并不是为了逃避或者怎么样,只是特别的想要出去学习,并且特别好奇,国外的这个学习生活。 所以当时左思右想学什么,去哪学,当然是学一个感觉自己回来好找工作的专业,锁定了商科这个区间,因为本科是这个文科专业的不可能到那边学理工了,所以就是商科这个区间,社会科学文科美国也非常的兴盛,商科可能是更符合找工作的便利性,所以商科的几个专业一筛选最后选择了金融,我个人认为金融算是难度比较大的,而且申请的难度也是比较大的但是值得一去尝试一下。 当然也是因为校友、工作也好,身边都是这个圈子的,认为学这个圈子回来确实是利于自己的职业发展。

之后选定这个专业就开始备考,2014年12月份开始考托福,报了一个2015年三月份的GMAT,就是去年这个时候,托福当时考了99分,非常尴尬的一个分数。 当时想继续再考但是已经报了三月四号还是十四号的GMAT,就直接扔下看GMAT去了,当时认为最好能速战速决,能2015年走就别2016年走。

当然没有实现,因为当时报了GMAT但是对GMAT是零基础的,过年前后开始看了,看了有两个多月,回北京就开始考,第一次是650,感觉还挺高兴的,觉得大家都非常恐慌的这个考试,其实达到650并不是很难,你的正确率保持60%、70%就可以达到这个分数,前提是你的数学大概在50分左右,我三月份考完了GMAT后信心特别的满,觉得再复习两个月怎么着也能上7。 后来报了一个四月末的,把能刷的题自己全做了,比如GWD的所有的题,还有PREP模考的付费软件,并且不只是一遍,但做的过程中和第一遍差不多,正确率依旧不高,语文部分每次错十来个,甚至能达到二十个。我也不清楚为什么曾经做过的题还会这么错,当然体量很大,当时就是一个题海战术,觉得反正即使是错也能达到比上次进步的程度,就是差不多。 结果四月末考试了一次GMAT之后分数依然是650,当时屏幕蹦出来这个分数的时候我以为是回顾上一次的分数,就感觉非常淡定的下一步,然后他告诉我这个考试结束了,IR这个部分第一次是3分第二次是1分,就是复习了两个月之后整体全面还不如第一次。 四月二十七当时晚上考完慌了,看到这个成绩特别的恼火,从2015年初到四月末过去了小半年,复习了三四个月为什么成绩没有一点提高,当时觉得该做的题做了该刷的题刷了,也都投入时间了,还辞职了,压力很大,算是脱产。 上网也就那么泛泛的一搜,作题知道是GWD,就以为是管老师的题,所以当时报了一个博智五一的班,上了大概三四天课,挨了几次骂马上思路调整过来发现正确率开始回升了尤其是语文部分。

之前是孤军奋斗找不到方向,去了博智之后实际情况就是一群人和我类似的大家都找不到方向,上了课满满知道了该怎么准备,跟着博智网上的教学系统还有我们这种自助的问答系统,就慢慢的把GWD的题重新用新的思维方式做了一遍。 当时觉得一开始刷题的方法不对,之后用上了课经常每周和我们的学习小组聚几次讨论错题,实操过后才感觉这个方法能得分。

6月9号考的时候答语文题尤其是语法题的时候特别的顺利,逻辑题和阅读题感觉像是一种题型,没有出太大的问题,总之答的都很好,数学这三次都是五十,GMAT最后语文的分数也不错,最后出来总分720分,IR的分数是5分,基本上GMAT的这一仗就打完了,720大家说可以用了就没有再考。 接下来六月份考完的时候就开始找工作,托福没有什么可怕的,我再努力一点就一百多了,就报了一堆托福然后就开始找工作,找到了现在在投行的工作。 边上着班边平常复习着托福,托福想的本来是比我想的难一些,其实我后来又考了将近四到五次才把托福考明白,从一百到九十九,再振荡到一百然后变成九十七,又变成了一百零一最后是一百零九,总共折腾了好几次在九月份才把这个成绩考出来,才开始申请。

申请的时候赶上第一轮了,我对GMAT的成绩很满意,上GMAT课的时候隔壁就是留学团队,当时和他们很熟到留学这两块考的差不多就直接在博智签了,托福没有考出来的时候就签了,当时签的就是这十所学校,GMAT得考到七百分以上,托福得考到一百分以上,其实当时签的时候觉得这个任务基本都完成了。 九月份开始陆陆续续递交申请了,大概是十月十一月份申请递交干净之后十二月份就已经纷纷来信了,一月份来的比较集中,申了十个学校大概来了八个通知到目前为止,这就是我从去年开始考试一直到现在这么陆陆续续大概的一个经历。 我接下来说说为什么选择了博智,其实我是这样的一个观点,可能大家也会问我会不会找机构找什么样的机构。 我当时是一个客观感受,我也咨询了一些大型的中介,给我的直观感觉他们的办公环境肯定比博智好,比博智高,出来的顾问老师也比较漂亮,而且比较年轻,说的都是很谈的来。

唯一的问题就是他们把案例处理的线条比较长,什么意思,就是比如说这个学校去申请,文书交给一个人做,网申交给一个人做,各种指导交给一个人做,分成了很多块,像罐头瓶到了流水线上,这贴一个标签那画一个圈似的,我就感觉会不会真的有人为我负责,这一点挺让我担心。 后来我看博智这块一开始和我聊留学的时候就是他们的副总监吕老师,觉得这个人挺有意思,也确实非常的专业,一提到职业规划什么专业他都非常的了解,他们家比较专业比较成熟,最重要的是总共也没有多少学员,变成他们的留学客户,我当时这么想,没有多少留学客户所以有一个算一个,他们肯定能照顾好,这样每一个环节我在他们这会得到一些重视,就这样选择了他们家。 当然申请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意外情况,所有人的申请都会遇到很多的意外情况,因为这个量真的很大,一开始真的出乎我的意料,我想申请十所学校就像刚毕业的时候填网申是一样的,拿出一个上午把网上的这些东西填了,把该记的记了,其实不是,要比这个复杂。 我挑几种意外情况讲。当时最恐惧的一次是比较贪小便宜就是把那个ECE认证报告五份的这个成绩单就交给了一个小中介去寄,当时一打联邦快递说的价格觉得太高了这个小中介说保证能搞定,结果寄丢了。他们说单据被扣在台湾了,我都不知道怎么搞到台湾了,当时多亏我开了很多份的成绩单不然就影响我留学了。 当时知道了之后也非常的火,最后还是博智找到一个非常正规的流程还是寄过去了,这也算是一种意外,就是说不要贪小便宜这个是我的一个教训。 另外还有一次不是博智和快递公司的问题,就是学校Fordham,我寄过去的认证报告Fordham就死活说收不到,这种情况很尴尬,这个认证报告从前到后需要教育部、需要学校去前后的认证,又从教育部那边直接给ECE发,再搞一通给学校发这个流程本来很漫长很烦琐,而且最后发出来的结果有一个学校还没有收到,这也是一个意外情况。 碰到这种意外直接和学校马上联系,一般用邮件,博智邮件询问了一下这个大概的情况,因为我这个认证报告寄出去第一我也是留地址了,第二个你们那边的地址也是公布出来的,有单号到底是丢在什么程度了,所以最后还是几经周折学校承认了他们把我的报告给弄丢了希望我再寄一份。 因为在申请寄学校要处理文件成吨很多,他们没有那个人手和经历到一个库房里真的认真的把所有角落翻遍这个时候非常的麻烦,有的时候会很不幸,我的那个就丢了,ECE知道这个情况之后很礼貌的直接给我做了一份寄过去了。 这个是小的意外,大的意外没有发生过。主要是这种小的和学校的来来回回的比较多。 我再说一下大概的面试,因为我收到了八个通知书,这八个里面基本上面了七次,就是一所学校UIUC,他们家的排名挺高,居然没有给我面试就直接给录了挺意外,剩下都有面试。 其实我觉得美国人是很好说话的,他们非常喜欢自信的人幽默的人,如果你能体现出自己的一点专业更好。所以我面试的时候很自信,第一我觉得我托福109,口语26,所以我没有觉得在口语这方面很自卑,我认为我的发音各方面应该很标准他们会喜欢,所以我就像正常和他们交流一样不用害怕。 另外好好的布置一下房间,这个是吕老师告诉我的,后面的背景布置的最好是书架有一点植物颜色各方面看的醒目一些,我是男生我扎领带,这样显示出商学院的申请生第一显示出专业成熟,第二显示出这个我确实是非常的重视你这个面试,只要做到这两点了大概的形象分印象分能得到了。 在七家面试当中只有一家问了我专业问题,是非常小的一个专业问题,而且这家又是排名非常靠后的Fordham,剩下的那些家问的都是托福口语的问题,讲一讲你的一个领导事迹讲一讲你喜欢什么,讲一讲你为什么来我们学校,非常例行的问题,讲一讲喜欢这个专业,为什么选择金融,我也会和他们说别的整体来讲氛围也非常的轻松。 至于Fordham问我的专业问题,因为我本科不是学金融的,非常没有意外的没有答上来,那天正好赶上出差,Fordham约的是凌晨五点,当时非常的疲惫,坐在计算机前头也没有洗就扎了一个领带,但是那个纽约女孩口音特别好听一开始和我聊美剧聊一聊我的工作,聊的很放松,突然开始问我一个专业问题,抛出一个名词解释的东西,好像是统计学相关的,没有听懂,没有听懂我也没有编就说我真的不知道,我知道就不用申请商学院了,我说这个东西就是不知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当时答完了之后简单说两句就结束面试了。 我以为我可能会搞砸,因为从来没有见面试当中会问出这种问题,而且还没有答上,就三五天之后给我来录取了,所以我觉得这个也挺意外的,没有答上他们的一个问题依然录取了。所以也告诉大家这个面试只要大家申的不是什么金融工程计算机特别特别学术的项目,就如实的回答就可以。 文书这块我也说两句,文书是他们团队吕老师找的一个金融从业很多年的老大哥给我写的,因为我申的很多学校非常欣赏稳重的气质,所以他们就找了一个岁数比较大的,他们这种人性的关怀,个人这种判断,我非常的喜欢也非常的赞赏,这就是我为什么当时选择他们,团队小,但是会真的把每一个案例认真的看。 和这个文书老师打交道,感觉有一点代沟,但是因为写文书我是这样的,觉得虽然找了文书老师,但是每一篇都要自己的认真改一到两遍再让文书老师精心的润色,在整个的留学过程中无论找不着机构找不找文书老师,都要充当一个主导者的角色。

你在你的文书当中是主导者,在你的面试当中是主导者,在你的网申信息核对邮件邮寄盖成绩单这种种的事情上都是主导者,不要把这些事情随便的甩给顾问、文书老师、父母或者是亲戚朋友,这种事情很容易出现纰漏,所以这十所学校的文书前前后后改了很多次,给这个老大哥折磨够呛。 当然现在这个结果看来也是值得的,至少我认为这个是值得的。


自由问答环节:▼▲▼▲
Q:文书怎样才能写的更有说服力?
A:这个问题我其实最后两条就答到了,就是一定要主导自己的文书,这个文书主要的结构,这个东西读出来是不是你,因为这个机构也好文书老师也好他没有经历过你所经历的事情,他们不知道写到这的时候还应该加点其他什么别的,而且你自己的这个语言风格自己的这种感情融合到文书之后,面试的时候老师觉得吻合,会觉得这个同学是真实的真才实料的。 你的文书如果不找机构,就要非常深入的去改每一篇,非常深入的研究遣词造句,也是挖掘自己的一个过程。


Q:我工作时间十多年了,年龄奔四,GPA也不高,对申请是否会有影响?

A:微光同学,我身边有一批这样八四八五的算是师兄师姐,然后工作了也打拼了十年左右了,这一批人我觉得现在就开始进入了一个迷茫期,三十多岁了,其实还是非常有优势的,很多名校的录取就是出自于这么一批人。 你都工作这么久的话我觉得和你的GPA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你看我的GPA才3.37,严格的讲我从来没有认为我的GPA可以在商科的金融领域申得一席之地,但是事实情况并不是这样,包括各位的GMAT、托福成绩没有一个单个的成绩就会决定你整个的申请结果。 美国这样一个申请的考察过程是非常科学的,会看你的各个方面表现,你工作怎么样、工作和你要读的专业匹配的怎么样,你要读专业和未来的打算怎么样,同时要看从你的各个方面考证你的语言能力,第一你能活的下去,能和教授正常交流,第二你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在商学院和未来商场竞争上体现出一定的素养就可以了。 我非常佩服工作这么久依然还要自己深造的哥哥姐姐们,我身边就有一个大哥,我们一个班的学习GMAT,一开始也是雅思也考不明白,然后GMAT总觉得自己不行,他在日本待了几年对英语不是很熟练,但是最后他经过刻苦努力考了730,思维别过来之后也非常的优秀。 身边还有在投行PE工作的一个姐姐,一开始托福可能很低八九十分,但是GMAT最后考的很高,也去了非常不错的项目,这样的案例都是存在的。
对于美国人来讲面对这种大龄申请者人家觉得并不是大龄,他们觉得在人生任何一个时刻都有选择的权力都有进步,也会去理解,就是他们考到八九十分的难度不亚于一个九零后考到110的难度,然后人家在面试会考察其他各方面你的表现,也会对你敞开大门的。所以我觉得这个心里负担不用过重。


Q:留学所需的时间( 1-2year)和工作的取舍你怎么看待?(针对已经工作3年的你来说)因 为工作三年应该已经有一定的位置了。
这个问题也是非常棒的,出去留学肯定是要有舍的,没有舍没有得,知道很多职位很高的人扔下工作有家庭的人扔下了家庭去大洋彼岸求学一到两年,我对这个问题是这么看的在短时期之内是净损失的,尤其是读商科这种,又没有什么太大的技术含量又没有变现价值的非技术类工种的课。 长期来讲我们又是收益很划算的我这样想,我现在出去读放弃工作也好,放弃一些东西也好我的成本很高昂,但是我现在不出去读我的成本将高昂到我难以支付。 如果我现在不出去我就意味着可能以后更没有机会出去了,所以在目前有工作的同学这种看来,你的工作很好也好,你的工作不顺心也好,突然萌生了留学这种想法,如果足够坚定和有决心的话,请选择这个留学。 因为我是不喜欢后悔的这种人,我特别讨厌我想当初怎么样,我怎么没怎么样这种事情在发生,所以我毅然决然的要出去,要看一下,这样的话我以后不会后悔。

在我有能力有资本去学习去记忆去掌握新东西,认识新人脉的时候,我选择了安逸,我选择了继续做职位,我选择了继续领固定工资,我选择了留在国内,这个要为自己的作为和不作为要负责。 所以我是真实这样想的,这就是一个哲学问题,人就要为自己的作为和不作为负责,要为你二十多岁三十多岁的不作为负责。 我觉得我到时候会想起来人生的一大遗憾,看着那么多的美剧学了那么多的国际关系,最后没有去那一片自由之土看一看,近距离的接触一下人家文明的内涵,认识几个教授和人家沟通和交流一下为什么人家那么强大,如果这个事情都没有做我觉得是有愧于自己的,所以我就选择了要出去,趁早出去。 就是这样的一个思路历程,工作来讲这种东西像皮球,扔下去了终究有回来的一天,但是这个年纪和留学的机会和你的身心,这个东西扔下去了就有可能再也回不来了。 所以建议大家有这个想法是非常好的,然后好好的准备自己的成绩,准备一下规划,出去一到两年再回来,从长远来看将是非常值得的。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