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短处,提高自己的过程就是不断的调整自己的做题习惯,提升自己的短板
我的心塞故事从2014年10月开始了:
刚开始准备GMAT的时候很随意,看了很多CD上大神的心经然后听了学长学姐的心路历程貌似有机经在手,杀G还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所以我一站的时候,每天就看一点点的OG、Manhattan、Bible, 终于在考试前一天做了一套模考。当时自己的托福95了,觉得自己英语水平不错,GMAT就算是试试水也会有一个中等以上的成绩。因为当时是换库后的第7天,机经不是很充足,我刷了数学,前一天晚上扫了扫阅读机经,于是乎就这样半桶水的上了战场。考数学还是很开心的,但是到verbal部分就觉得题目怎么看也看不懂,做到一半的时候时间就只有20分钟了,于是剩下的20道题就只有1分钟1道了。看着时间一点点少下去,根本读不进去题目,乱蒙一通的后果可能就是连错。但是最后跳出来了550,这真心也太低了,好丢人哦!我想可能是自己的方法不对,于是就报名了博智,上课的时候觉得老师讲的好有道理,感觉自己被点醒了。课程结束之后我就自己在博智的系统里面做题目,一开始正确率不太高大概错15个左右,但是后来题目刷着刷着,做GWD的正确率就上去了,一般错10个以内了。但是当时做题目就一般错的看一下怎么错了,然后听听系统里面的录音,后来去考的时候感觉准备的应该还是不错的了,想要分手了!但是,在考试的时候可能是得失心太重了,好紧张,现在想想也挺搞笑的,我考verbal前还数了数心跳。于是考到20题的时候看到一篇很长的阅读,完全读不下去,看题看文章来来回回我花费了很久的时间。最后的16道吧,又是16分钟,结果就是和之前一样的,半蒙半猜结束了考试。但是我万万没有想到数学涨了一分,总分还是550。当时整个人都要崩溃了,从小到大都还算是个优秀的孩子,包括托福一站也是92,就没受过如此的挫败感,特别是上完课之后还是没进步,我真是又惊讶又难过。
这次考试之前,我冷静的想了一想,问题出在了哪里。之前我很努力的去运用管老师的方法,但是我怎么都做不完模考,正式考试更加不用说了。但是我明明一直以来阅读也不是很差,考试为什么会做不完,考试为什么会看不懂。后来我想明白了:一方面是我的心态和意志力不达标,另一方面就是我运用的方法不适合自己。这两个是我的短板,补上了就考好了,虽然跳出来750也稍稍有点让我惊讶,因为题目做到后来没有像大牛们说的那样难度明显上去,我感觉难度没有太大的改变,这个可能是每个人的感觉问题,没有参考价值。
先说说考试的状态问题,考试的时候最忌讳得失心重,患得患失,因为有这种心态下要不就是读不进题目,要不就是很纠结打乱了pace。最好就是全神贯注,保持很专注的状态。管老师说pace是不重要的,我觉得这个是有前提那就是你一直很专注的做题,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比如说做题时感觉很紧张,平时还是要养成一个做题有良好pace的习惯,做的纠结了就凭感觉选一个,不然如果时间过于紧张,对于发挥和心态只会有负面的作用。心态是很重要的,有心态问题的童鞋请适合寻找自己的方式---如运动、听音乐、给自己正面的心理暗示、不要给自己太大的想要考好的压力,考试的时候只有心静心沉才能够让自己尽可能的在考场上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这次考试前我只想着尽力就好,能有提高就好,心态好了很多,发挥也就好了。
然后再来说说方法改变的问题,之前是上了管老师的课,他告诉我阅读时要用中文做载体这样看文章是不太容易忘记的,我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一直都是用这个方法的,但是有一天我关注了自己阅读时候的每一个细节,我突然发现,看到是英文反应在脑子里是中文对于我来说有些费时,因为有些句子我如果用英文作为载体,我会直接反应成图片而并非具体的表达。反应成图片是我自己本身的习惯,但是在努力向管老师靠近的时候慢慢这个方法被我遗弃了。于是我开始尝试结合自己原来的习惯和管老师的方法。我会把一句话的主谓宾在脑中用中文反应以便牢牢记住,然后修饰语部分或者不太重要的部分要么用英文作为载体,要么直接是一种图片的感觉。可能我这么说有点晦涩,也不一定适合每个人。简单的说就是,不要单纯套用别人的方法,要和自己的习惯融合,只要读文章能够快狠准就好了。另外,阅读的方法也是应该因人而异,管老师的跳读、扫读很熟练,所以他可以做到准确定位,我之前一直在尝试,却怎么也达不到管老师的境界,不仅做不好细节题,就连主旨题都会做错。我于是放弃了,不适合自己的方法我想还是不再继续尝试了,我还是和以前一样全文看完读题。但是一些观点句、作者的态度、转折的地方我会看的特别的仔细,这样可以有助于我做主旨题。细节部分我读的时候大概知道他的意思就好,可以用自己的话边读边概括,用自己的话提炼不仅说明读懂了而且也更加不容易忘记。细节题还是可以定位来做的,但是时间紧张我也会凭着第一遍读的印象直接选了,但是容易错,慎用。总而言之,别人的方法还是要修改一下再为自己所用,会更加的合适。
再来说一下每一部分我自己的一些准备经验:
1、 语法:这部分是很多人都很头痛的问题,我一开始也很头痛,我记得管老师教我们读句子的意思来做题目,这个方法我觉得没有错,语义确实是SC最重要的部分。不知道是不是我理解的不到位,我之前做语法就是每一个句子读过去感觉一下他们的意思,选择一个感觉更好的。但是我SC总是错,我就觉得很奇怪,可能是我的感觉不太准确,于是乎我就稍稍修改了一下,我先自己查阅了一些基础的语法知识(主谓一致、修饰语、平行结构、比较、指代、时态),然后在做题的时候我会先找一下主谓而不是直接开始读句子,这样我就可以先排除run-on和fragment的错误,以及逻辑主语和主谓一致的错误,排除一些选项之后再使用管老师的方法也就是读句子,这个时候要注意的就是idiom搭配错误、平行结构和比较对象之间是否可以,代词是否有歧义,小词的运用会不会出错了等等。这样的顺序更加让我有快速准确的做SC的感觉,推荐给大家,如果大家用着也觉得顺手,可以试试看,希望有利于做题。
SC推荐书籍:prep08,OG
Tips:虽然SC的题目有很多,但是其实真正吃透一些题目就可以了,使用prep的时候我不推荐看语法笔记,如果你用的是博智的系统做题当然可以直接听录音解答,但是这里我还是要推荐一下RON大神的SC,可以听听RON的公开课(在Manhattan的官网上有),prep08做错的题目好好看RON大神在Manhattan prep上的解答,可以使用bing 搜索相关题目然后看到时Manhattan的网址的就点进去,里面会有RON的解答,如果对于系统的解答有疑问的也可以在答疑课上问老师,总之一定要吃透,不能一知半解,把自己的错误总结的越深刻越好,到底是在哪一个步骤或者知识点上出了问题一定要揪出来。
2、 逻辑:管老师的逻辑确实讲的是不错的,这个方法在考试的时候还是挺有用的,但我其实还是想要在管老师所讲的基础上,给现在用管老师的方法做题还不是很顺手的同学提一个小小的建议。在答疑课的时候徐诚老师会用一些分析因果关系和找GAP的方式来解答,我感觉很适合我自己,于是我自己也找了些书,研究了一下很多人推荐的写逻辑链的方法,我写了一些逻辑链同时也分析了每道题的选项和切入点,确实在复习的时候这样做会让题目看起来更加的明朗。可是,大多数在考试的时候其实没有很多的时间去想逻辑链的事情,此时管老师的相关和不相关的排除模式也帮我不少的忙。虽然逻辑链在考试的时候是没有时间去想的,但是我还是推荐大家在平时练习的时候找找逻辑关系和条件和结论之间的GAP,这么做可以让你对于文本的重点有敏感度,看到正确的选项的时候也更会有一种感觉“这个选项确实比另一个好”。有时候结论前面的话会对于正确的选项有暗示,建议是文本全部读完。但是要分清主次,背景信息如果觉得没什么重要的就别太计较,理清楚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关系。其实逻辑做到最后几道,题目本身不难,但是每个选项看起来都很相关,很难排除,这个时候我找了一下条件和结论之间的GAP很快就选出来了。简单的题目一般只用相不相关做题也基本上很快就可以选出来的。
CR推荐书籍:Prep08、2016OG
Tips:题不在多,关键是要知道自己是怎么做错的,是想多了还是题目没有理解,想想怎么样的思路才能够走到正确答案那里还是很有必要的。这里我想提一下BF题,以前大家都认为这个是高分库才有的题目,其实是新东方误导了大家,我考550的时候中间也遇到过BF题神奇吧,这次750仍然遇到了2道BF题,我觉得这个解释比较合理:BF题是用来让你从低分库到高分库的检测手段,做对的话就可以上一个档次。
3、RC: 正如我之前所说我结合了管老师和自己的方法,希望大家可以找到自己的阅读方法,这里还要强调的一点就是,阅读做完一篇一定要好好的分析一下文章结构和每一段的主要内容,关注文章每个人的观点、段落之间的关系、前后句的关系、作者的态度,好好分析一篇文章要起码半小时,关系一般就是指支持反驳了,转折词和并列词一定多加要注意,分析每一道阅读题也可以培养寻找出题点的敏感度。还有就是要读懂文章的intended meaning, 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的读懂了。
RC推荐材料:GWD、OG、8天读懂长难句
Tips:要注意读懂和分析文章呀!如果阅读能力不好的同学建议先背单词好好研究长难句。
4、 数学:推荐博智的数学书上面的数学词汇,特别的有用,相关的知识点要牢牢掌握,可以根据自己的数学能力来判断自己是不是需要好好的做OG上的数学部分。如果时间宽裕的话,还是建议做一下OG上的数学题。同时考试的时候做数学一定要谨慎,绝对绝对不能够单纯脑子想想就选答案了,我觉得自己以前50可能就是失分在这里,还觉得自己很对,其实是做错了,仔细一点、动动笔还是有帮助的。
5、 机经&论前10道重要:机经是要看的,特别是数学,不仅要看,还要学会分析,看GMAC老头们是怎么出的这个题,陷阱在哪里呢,这样才能够以不变应万变。同时做机经不要背答案,数学题容易有变体,考数学的时候时间一般还是充裕的,所以还是自己好好算的靠谱。阅读机经和逻辑机经也有必要看。看了阅读机经做阅读的时候至少速度会更快,看逻辑机经至少可以了解这次考试逻辑思维的方向。只有这次考试前,我是非常认真分析了阅读和逻辑机经,在考试的时候还是对我有很大的帮助的,但是秒选要慎重。另外,很多人都会说GMAT的前面10道题很重要很重要一定要好好做,我以前就因为这个思想曾经用过30分钟做前10道,结果后来时间不够。我不确定前10道决定库的高低是不是一定正确的,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你最后能考几分绝对不是前10道就能够决定的。如果一开始做的不好后面也可以做几道BF题到高分库的,但假如在前10道题过于纠结,那么即使10道全部做对,后面的题目不能够很好的完成也是没有用的。所以心态平稳,走自己正常的pace就OK啦!
6、 关于模考:模考不在于多,但是一定要充分发挥模考的作用,千万别像我一开始那样简单粗暴的刷题。模考时请想象考试时候的场景,在自己将要考试的时间段里多进行模考。不推荐曼哈顿的模考,我做过一套,出题思路和GMAT实战还是有点不同的,特别是逻辑高分库的题。建议在复习早期可以使用GWD作为模考练习PACE